炎炎夏日,别让“冰箱病”找上你
开屏新闻2024-06-24 15:38

炎炎夏日,吃冰镇西瓜、喝冰镇饮料成为不少市民消暑降温的首选方法。“很多人习惯把水果、饮料等放进冰箱冷藏或冷冻后再吃,但长期存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容易滋生细菌,也可能腐败变质。吃了这样的食物,很可能患上‘冰箱病’。”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牟波告诉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分割线

部分嗜冷菌能在冰箱内大量繁殖

所谓“冰箱病”,是指由于不当或过量食用冰箱中存放的冰镇食物,引起腹泻、腹痛等身体不适,还会引起头痛、肠炎、胃炎等病症。

牟波指出,冰箱冷藏室内的低温虽然能够抑制大多数细菌的繁殖,但仍有部分细菌可以“抗冻”生长,如嗜冷菌、霉菌等。从冰箱中拿出的食物如果未经高温加热灭菌,细菌就会随食物进入肠胃,引起肠胃不适。“冰箱病”也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源经消化道传播。

牟波表示:日常常见的“冰箱病”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头痛:夏天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温度一般在零下6℃以下,而口腔温度约为37℃左右,二者温差悬殊。如果立即进食,将明显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头部血管痉挛,产生头晕、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

肠炎:有一种细菌名为耶尔森氏菌,它广泛存在于猪、狗、猫、牛、马、羊、兔、鸽等动物体内,并能长期存活,在零下4℃的环境中仍能大量繁殖生长。耶尔森氏菌最容易污染瓜果、蔬菜、鱼类和乳制品,如果食用储存于冰箱中的上述食品时未充分加热,就很容易引起冰箱肠炎,导致腹痛、腹泻、呕吐等病症发生。

胃炎:夏季大量摄入冰箱内的冷藏或冷冻食物,胃肠在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会骤然收缩变细,血流量减少,胃肠道的消化液停止分泌,由此导致生理功能失调,诱发上腹阵发性绞痛和呕吐等症状,称之为“冰箱胃炎”。

分割线

如何预防“冰箱病”

对于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避免患上“冰箱病”,牟波给出了几点建议:

1.冰箱内食品存放一定要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感染”;蔬菜要去除腐叶,鱼类应先除去内脏和鳞;热饭热菜要充分冷却后再放入冰箱,经解冻的食品也不要反复冷冻。

2.冰箱内取出的食物应充分加热,不宜加热的要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食用;

3.冰箱中食物存放时间不宜过长,肉类冷藏不宜超过2天,瓜果蔬菜不宜超过5天。

4.最重要的是,家庭使用冰箱要注意及时清理消毒,避免因食物堆积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冰箱除菌时要科学规范,切忌盲目相信偏方,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5.脾胃虚弱、消化能力较差的人最好少吃或不吃冷饮或冷食,儿童或老年人尤其应当注意冷饮卫生。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陶彦然

一审 颜媛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李鸿睿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文化中国行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