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到善洲故里,寻觅诗和远方!
开屏新闻2023-08-17 21:09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8月17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到善洲故里寻觅诗和远方”新闻发布会在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野鸭湖举行,5位嘉宾富有诗意又充满原乡情怀地分享了“善洲故里”的施韵甸美。

DJI_0273[00-00-28][20230817-171831757].jpg

彩云之南,施韵甸美。走入善洲故里,不仅能领略“誓把荒山变绿洲”的奋斗诗篇,“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田园诗画,还能感受“地质奇观话沧海”的岁月史诗,“晴空一鹤排云上”的发展赞歌。邀请大家来施甸感受“善洲故里、稻母之乡、地质宝库、高山硒谷”4张名片。

高山硒谷 (2).JPG

施甸位于云南西部,古名勐底,傣语意为美丽的坝子,是一个连石头都会唱歌的地方。这里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杨善洲同志的故乡,“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杨善洲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这里也是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全国首位登上太空的载荷专家桂海潮的家乡,“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这里熠熠生辉。目前,施甸正加快融入保山中心城市“半小时经济圈”,将逐渐成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节点。

善洲故里 (4).JPG

走进善洲故里,徜徉万亩林海。掩映在林海间的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是全国各地党员淬炼党性之所、寻根固魂之地。云南杨善洲干部学院是“全国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善洲林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首批中国红色地标”,是杨善洲同志人生最后22年留下的宝贵财富,“他的生命,就是大亮山堆积着的绿。他的精神,就是大亮山挺拔着的梁”。如今,善洲林场之旅已成为人们追寻杨善洲同志足迹,体验善洲林场生态奇迹,感悟杨善洲精神的红色文化之旅、体验自然之旅、涤荡心灵之旅。

善洲故里 (3).jpg

走进稻母之乡,漫步美丽田园。施甸属怒山尾翼山地峡谷区,地势北高南低,三面江河环绕,两山夹一坝。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育种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的“稻母之乡”。2017年12月,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题词“云南施甸·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2019年6月,施甸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母本繁殖成功率达83.34%。全县水稻制种面积3576亩,科研育种材料3.6万份;玉米制种面积8000亩,繁育品种34个。

稻母之乡 (1).JPG

走进地质宝库,穿越亿万时空。施甸境内保存了一套独有的从寒武纪到三叠纪的地层序列和古生物化石群落,5亿年前各地层古生物化石门类10余类,尤其海林檎化石,种类之多、密度之大、保存之完好世属罕见,被中外地质学家称为“中国海林檎的故乡”。2022年10月,全省首个全国地质文化乡——“何元海林檎地质文化乡”授牌。大山之上、小村路旁随处可见的古生物化石,有出现在温暖浅海的珊瑚群,还有生活在冷水环境的苔藓虫,更分布着世界盛名的海林檎、层孔虫、腕足类等珍贵古生物化石资源。

地质宝库5.jpg

走进高山硒谷,点亮绿色“硒”望。施甸拥有5万亩天然富硒土地资源,土壤硒含量(0.6mg/kg)是国家标准的1.5倍,是发展富硒产业的绝佳区域。2022年10月,“姚关镇、旧城乡天然富硒地块”获全国天然富硒土地认定。目前,施甸正以“绿色富硒”为定位,发展“富硒+农业”,开发富硒大米、富硒花生、富硒苹果等农特产品,全力打造高原富硒绿色食品牌。山水之间,数万亩良田蕴藏着延年益寿的“长寿元素”,千百顷沃土孕育着发展振兴的“绿色硒望”。在施甸,从稻种繁育到富硒大米,都能品味从“一粒种子”到“一碗米饭”的精彩“蝶变”。

高山硒谷 (6).jpg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摄影报道

一审 熊波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朱丽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曹婕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