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山城 “蒗”漫彝乡|出发过火把节前,先来Get宁蒗彝族过火把节知识吧~
开屏新闻2024-07-26 23:01

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被称为“小凉山”。作为丽江市“一体两翼”旅游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宁蒗县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据历史记载,‌大约在十五世纪初,‌由于四川大凉山内部发生战乱,‌一部分彝族人民迁徙到云南宁蒗,‌也就是现在的丽江境内,‌并在那里繁衍生息,‌形成了今天的“小凉山”。

截屏2024-07-26 下午5.05.05.png

分割线

宁蒗彝族历史源远流长

宁蒗彝族自称“诺苏”。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宁蒗彝语属彝语六大方言中北部方言的“什扎”土语。彝文是一种表音的音节文字,书写方法从右至左横写,无标点。彝族人民用这种文字写的文学艺术、宗教、历史的古籍文献十分丰富,它是中华民族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宁蒗彝族多数的直系祖先为古候、曲涅两个原始部落。据古候、曲涅两系迁徙凉山的记载,小凉山彝族的直系祖先古候、曲涅进入凉山约当东汉时,距今2000年左右。

_T6A4054.JPG

现在的宁蒗彝族多数是在清道光年间从四川大凉山迁徙而来的,他们多数都有从大凉山迁来的家谱,一般在10代左右,250多年。

此外,据有关方志记载以及当地的山川河谷名称上考察,元明以前,当地亦有彝族居住,他们不属于古候、曲涅系统,当地人称他们的后裔为“水田罗罗”或“沙罗罗”;居住在宁蒗县西北、西南山区,元明以后,多数迁徙到永胜、华坪和丽江等。

宁蒗的黑彝主要有补余家(汉称余家)、瓦渣家(汉称张家)、罗洪家(汉称胡家)、倮姆家(汉称米家)、热柯家(汉称刘家)等五大黑彝家族。他们都是曲涅的后代。但是,除这曲涅的五支子孙外,古候系统的子孙亦曾在宁蒗居住过,其中著名者是马家,此外还有且吉、别戛等家。据说这些人迁居宁蒗比曲涅系统家支早,而且占优势,但他们在与曲涅系统的家支斗争中逐渐居于劣势,并最终败退到四川盐边、盐源,所以现在宁蒗的彝族中,古候系统的家支已很少。这一事实说明,古候系统的后人迁居宁蒗比曲涅系统的后人早。其辗转迁徙至宁蒗,距今约200年的时间。

四川大凉山彝族迁居宁蒗以前,这里肥沃的高山平坝尚未大量开垦,他们迁来以后,就在这些深山密林的山区住下来,并把这些山区向土司租过来,按照他们久已熟悉的生产方式,砍林烧山,种上适应高寒山区的荞子和洋芋,并获得好收成。就这样,荒凉的小凉山被勤劳的彝族人民开辟出来,他们也因此繁盛兴旺。据有关资料统计,至清末,宁蒗彝族已发展到20000余人。他们最初迁居在宁蒗县东南部和西南部一带,与四川大凉山相近,现为新营盘、跑马坪、战河、西布河、西川五个凉山区。随着社会发展,彝族现已遍布小凉山,成为宁蒗县人口最多的民族。

_T6A3993.JPG

分割线

宁蒗火把节,过三天~

火把节的时间,各地一般都定在每年的彝历鼠月(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凉山彝族有关火把节的古谚语说:“鼠月朔九夜,日子不用选”,意为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这一天,不管是什么属相的日子,也不管日子好不好都要过火把节。

宁蒗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彝语称为杜载、杜格、杜莎三个阶段。三天的节日活动始终以仪式为核心,紧紧围绕着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盛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目的深层文化特性。

截屏2024-07-26 下午5.10.37.jpg

■杜载,即“祭火”

火把节第一天所展开的内容。从仪式内容看,这一天的仪式,围绕“除污秽”“祭庄稼”“祭祖先”“转牲赎魂”“点火玩火”等几个分仪式组成。

这一天,各村各寨都会杀猪宰羊,分享酒肉,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拿出早已专门准备好的火把,在火塘里点燃,按顺时针方向绕堂屋一圈后,从家中走出,高唱着:“兹莫用骟牛过火把节,富家用羯羊过火把节,穷人用公鸡过火把节,鳏夫用鸡蛋过火把节,寡妇用辣子汤过火把节,熊仔用竹笋过火把节,猴儿用黄菌过火把节……”人们汇成火龙,边唱边舞动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最后,不同村寨的人汇集到一个地方,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围着篝火尽情地歌舞,直至深夜。

“杜格”,即玩火

第二天主要是集体活动。不同村寨的人们自觉来到一个地方,举行赛马、斗牛、斗羊、摔跤等娱乐活动。晚上,玩火把、跳舞、对歌。彝家有谚语说:“都载(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库什(十月年)是嘴巴的节日”。对孩子们来说,这一天确实是眼睛的节日。大人们则聚在一起喝酒、吃肉、聊天,庆丰收,寄希望。都沉浸在欢乐和谐的节日气氛中。

“杜沙”即送火仪式

当天傍晚,让孩子们带上盐、面粉和祭祀五谷神的鸡毛,从家里点上火把,到野外烧火,将鸡毛全部烧尽。边烧边诵道:“烧掉害虫,烧掉贫穷,烧掉饥寒,烧掉病痛,烧掉灾难……”同时,用树皮、竹子做成若干个简易木槽的模型,将盐和面粉分别放入槽里,象征着给畜禽喂盐喂食。同时,不停地叫唤“××(畜禽名)快来,快来饮盐水,赶快来吃食……”呼唤牛马羊猪鸡等六畜魂,前来饮食享用。最后将剩下的盐和面粉带回家里,在回家路上仍然不停地叫着“畜魂兮,归来……”呼唤各畜禽之魂回家。到家后在祭祀台上祭上一杯酒。至此整个火把节仪式到此结束。

分割线

关于火把节,宁蒗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在大小凉山地区,有关火把节相关的传说很多,大多与消灭虫灾的战天斗地有关,反映了彝族人民不畏强暴争取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另外,彝族支系众多,地方文化有许多差异,因此,每个地方,甚至每个过火把节民族都有相关火把节的传说,有《撒梅人的火把节》《撒尼人的火把节》《阿细人的火把节》,南涧彝族《火把节的来历》,双柏罗婺支系《喜鹊姑娘》中火把节的传说等。还有哈尼族、傈僳族、纳西族、拉祜族,乃至白族、普米族都有火把节相关的传说。这些传说是火把节节日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_T6A4061.JPG

而在宁蒗县,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火把节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天界有一个大力士名叫耿补里伙,地界有一个大力士名叫染孔迪基。染孔迪基力大无比,天下无敌的消息传到了天界格补理伙的耳里,于是他决定从天界来到地界与染孔迪基比试一番。

有一天,耿补里伙要找染孔迪基来到的家,恰巧染孔迪基外出不在家,他的母亲拿来铁饼和铁砂给格补理伙看,并告诉他说:“这是我儿子染孔迪基平常爱吃的粑粑。”耿补里伙暗自大吃一惊,心想:“常吃铁饼的人力气肯定在我之上。”于是自知敌不过,便溜之大吉。

当染孔迪基回去后,母亲告诉他:“有个叫耿补里伙的人自称是天界的大力士,要与你摔跤比高低,等不及便走了。”染孔迪基听到后非常可惜,于是就朝着格补理伙离去的方向紧追过去。正当快要追上耿补里伙时,耿补里伙躲避不及,就顺便在路边一棵大树洞里隐藏起来,这时染孔迪基已追到了路旁,看看已不见了耿补里伙人影,一气之下,便把路边的这棵大树连根拔起抛向空中,狠狠地摔在地上,结果把躲藏在树洞里的耿补里伙摔死。

消息传到了天神恩替古兹的耳里,他非常气愤,一怒之下便派了999900只蝗虫下来,到人间讨还耿补里伙的命债,结果庄稼被糟蹋光,人们面临着饥饿和死亡的威胁。便派3300名壮汉举着火把去烧蝗虫,结果越烧越多,又派6600名骑士,驮着松明火把去驱赶蝗虫,还是不见效,下界的人集中商讨,最后决定派遣云雀作使者去天界调解,但须等到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夜。

每年的春夏之季,云雀每天都带着使命从地上拔地而起,直冲云霄,鸣道:“等啊等着,待呀待着,待到彝历鼠月二十四日赔偿命价。”并与天界达成协议,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要给天界赔偿耿补里伙的命价,且规定:“莫兹(部落酋长)赔宰骟牛来,苏嘎(富有者)赔羯羊,苏山(穷百姓)赔鸡,鳏夫赔鸡蛋,寡妇赔一碗蘸水。白天要在阳光下赔,傍晚伴随月光下赔,夜间要点着火把赔。”

截屏2024-07-26 下午5.03.33.png

如此年复一年,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便成了凉山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开屏新闻记者 罗宗伟 实习生 陈红梅 文 记者 周明佳 高伟 杜帆 摄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2024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暨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党纪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屏学习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