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逐花 爱在大理|永平县花桥村一棵800岁元梅——融合“农文旅”,升级“幸福圈”
开屏新闻2024-04-21 13:36

追风逐花 爱在大理.jpg

澜沧江东岸。横断山脉博南山东山坡中腰。西南丝绸之路博南古道上。永平县博南镇花桥村博南古道博物馆内。元代所植,树高6.9米,胸径70.7厘米,基径71.9厘米,树龄近800年,为目前云南仅存的三棵元梅之一。这是元梅的“身份信息”。

“阅历风霜,问尔几生修到此?传来锦绣,有谁千载艳如斯?”诗人窦居炎笔下,元梅韵胜格高,是天地之精灵。“普照寺建于元……庭前有元梅一株,猗曲苍劲,遍生藓苔,每当岁首,花枝盛开,花皆重瓣,实则对生。”《永平县志稿》里,元梅张合四方,是自然之尤物。

拾级而上,进入永平县博南镇花桥村博南古道博物馆,满目元梅。细看,数万枝条细而坚硬朝向天空,树身满覆苔藓老成褐色;树干屈曲盘旋延伸舒展又迂回冲突拐转纠结,有的像“虎卧凤阙”“龙蟠虬结”,有的像“龙跳天门”“笔走龙蛇”,更神奇的是,树干拐转纠结处虽累累疤痕,却青枝葱茏。2006年春,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唐建寻梅至此,目睹这番奇绝,欣然“以身相许”。此后18个春秋,他和他的团队在永平发现了鲜为人知的唐、宋、元、明、清五朝古梅群。质朴的村民报之以“护梅大使”匾牌和“花桥村荣誉村民”证书。

“一花”引得“百花”开。何水法、郎森、刘曦林、王言彬、王一娟、张桐瑀、曹靖、刘西园、杨金月、曹建华、张弓、陈鹏、谢朝阳等数百位知名画家、书法家、摄影家、媒体记者以及喜梅人士接踵而至,承欢元梅膝下,“世界第一奇梅”“中国第一壮梅”“中国最美古梅”名扬四海。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画学会、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中国林学会、梅友公社、中国林业美协年年聚首花桥村,“对话”五朝古梅,探讨梅花精神,共话永平“梅”好明天。

“梅”好生活,如约而至——永平县十届政协闻“梅”而动,“元梅园中园”和“古道万梅”项目,“梅”景上新,扮靓乡村,花桥村“美丽”变“和美”。博南镇党委、政府致力于元梅保护与开发,“一棵元梅”成就花桥村接连斩获“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云南省旅游名村”“云南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云南省美丽村庄”“云南省绿美村庄”、大理州首届“乡愁大理·最美乡村”等殊荣。村“两委”授予云南希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元梅采摘权、产品研发销售使用权,倾情支持公司依托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技术力量,研制纯发酵工艺特制青梅酒。村里用公司每年支付的5万元“保健费”,让元梅永葆生机活力。村民武姐开办的古道元梅客栈,生意细水长流;肖大哥改造祖传老屋,把各种山茅野菜摆上了游客“C位”;山隐设计集团总裁李健明返乡兴村,把村里空置的古宅老屋化点成珠、串珠成链,花桥村在复古与现代的时尚碰撞中,变得悠悠洋洋,亦动亦静,越来越“潮”。“荣誉村民”唐建在村里办起了“古梅画馆”和“花桥乡村美术图书馆”,每逢寒暑假,他都带着博士生、硕士生前来传道、授业、解惑,成了新时代的“大先生”。花桥元梅,穿过800年时光洪流,仍“梅”貌如初。盛夏时节,它绿叶洋洋洒洒,青梅如翠珠点缀其间。寒冬腊月,它千花万蕊,扮靓了春天,陶醉了游人。

“梅花开的时候,就是我们村最热闹的时候,许多‘老面孔’‘新朋友’都自驾游来了。花桥的‘朋友圈’年年扩大,花桥的‘幸福圈’年年升级。”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军说及元梅,兴奋又期待!


通讯员  杨福军 文/图

责任编辑 刘自学

责任校对 罗秋旭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曹婕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