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美好生活季|“一带三道十八廊”:大理未来全域旅游的格局
开屏新闻2024-01-08 09:01

大理美好生活季

2023年以来,“大学生特种兵之24小时玩遍一座城”“流水账式旅行vlog”短视频创作登上热搜,全国各个旅游城市纷纷开启“上分”模式。在有关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旅游攻略里,环洱海、游苍山、逛古镇、看三塔、走茶马古道是最热门的话题。

大理南城门.JPG

而在旅居者眼中,慢下来,挖掘深度,才是最适合大理的生活方式。他们会背上背篓去买花,会买一辆二手电动车骑行到双廊镇的伙山村看白族奶奶们画农民画;他们会学着村民一样去打甘甜的井水喝,会参加徒步活动去喜洲花甸坝。更重要的是,自助旅游,去云龙诺邓、去剑川沙溪、去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巍山古城、法洱源凤羽、去漾濞彝族自治县云龙桥、去宾川鸡足山……不论交通方便与否,都无关紧要。这或许与四百年前徐霞客对山水风土的好奇心与探知精神不谋而合。

微信图片_20240103114018.jpg

微信图片_20240103113844.jpg

大理的好,就在于大理是游玩不够的。一千个游客的体验感里有一千种大理生活,这种眷恋之情与大理的自然生态美、风俗美、历史文化美息息相关。“一带三道十八廊”这个概念,就是脱胎自然、以历史文化为底蕴,融入传统古村落保护、文化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化发展等内涵,成为近年来大理州提出的全域旅游概念。

微信图片_20240102172303.jpg

微信图片_20240102164431.jpg

“一带三道十八廊”中,“一带”指的是建设大理古城、巍山古城、剑川古城三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及沿线古镇、古村在内的历史文化名城示范带;“三道”是环洱海生态廊道、环苍山国家步道、千年茶马古道;“十八廊”指的是沿苍山十八溪建设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生态绿廊。通过文旅资源连点成片、提升整合,打造“漫步苍洱”世界级康旅绿道品牌体系。

海报.jpg

大理州是罕见的拥有三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地级行政区,在巍山、大理、剑川从南至北连成的片区内,同时又有与历史上“茶马古道”线路高度重合的214国道,有大仓、永建、喜洲、凤羽、沙溪、金华等10个古镇,有双廊村、大建旁村、古生村、周城村、寺登村、东莲花村、啄木郎村、马坪关村等古村落。通过保护利用、有序开发,打造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示范带,将大理的历史文化之美更好地展现给世界各地的游客。

微信图片_20240102173508.jpg

P1210941.JPG

苍山有玉带云,白云深处藏着一条玉带路。每隔一段时间,居住在大理的人们晨起推窗而望,就能惊喜地看到这样的自然美景:凉爽而晴朗的天气里,水汽蒸腾,凝聚在十九座山峰的山腰,就叫做“玉带云”,上升到苍山的头顶,就叫做“棉被云”。到大理生活的人,久而久之被大理同化,总会变得浪漫有趣。

微信图片_20230804142348.jpg

微信图片_20230804142323.jpg

乘坐索道、徒步13.5公里的苍山玉带云游路,是大多数游客亲近苍山的首选。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目前正在规划修建的大理苍山国家大环线步道,将实现246.59公里、穿越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洱源县三个县市14个乡镇街道的沉浸式环山之旅。此外,“十四五”期间,在龙首关至龙尾关52公里的大理洱海西茶马古道原址线路上,打造茶马古道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旅游示范区,龙尾关、 凤阳邑、大理镇、弘圣寺、银桥、湾桥、喜洲、龙首关……这些耳熟能详的景点将得到再次整合。加上129公里长的环洱海生态廊道,这就是“一带三道十八廊”中的三条旅游线路。

微信图片_20230817220249_1.jpg

微信图片_20240102173405.jpg

“霞移万花与阳溪,茫涌锦溪灵泉齐。白石双鸳隐仙至,梅桃二处并中溪。白鹤黑龙清碧涧,莫残葶溟阳南居。”三个句子中包含了苍山上流淌的十八条溪流的名字,大理土著居民与外来定居乡村的人,对离家最近的溪流最有感情。两山夹一溪的构造,形成了当地人“苍山十九峰、十八溪”的朴素地理观,每一条溪流从山体奔流而出,在龙首关和龙尾关间冲刷出沃野千里的“百二河山”,流经每一个拥有着不同本主信仰的村子,殊途同归注入洱海,每条溪有每条溪的性格特征:霞移溪流经五朵金花的故乡——周城;万花溪泉出花甸坝,到了坝子里,它是绕三灵歌会的发祥地;阳溪灌溉湾桥镇,产出最香软的大理饵块、饵丝;大理大学和大理财校都选址黑龙溪旁,黑龙溪还拥有古渡龙龛码头……户外徒步爱好者将大理当作溯溪活动的天堂,从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攀爬,穷水之源。

微信图片_20240102173309.jpg

微信图片_20240102164417.jpg

照片 106.jpg

十八溪是连接苍山洱海、孕育农耕文明、承载乡愁与诗意的平行的纬线,至此,“一带三道十八廊”中的苍山、洱海、茶马古道、一个个古村落、一条条溪流、三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点、线、圈、面、带纵横交织,结缔出大理地区的地理与文化骨架,成为“到大理,爱上生活”的物质凭借与精神依托。


统筹 王永刚 秦蒙琳

云报全媒体记者 段苏航 李文诗 王毅 许卓皓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