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泽平教授:创新、规范治疗让淋巴瘤治愈不再遥远
开屏新闻2023-09-21 08:57

今年9月15日是第20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主题为“因美而生,驶向生命浩瀚”沉浸式淋巴瘤光影科普展在上海重磅开展。作为国内首个淋巴瘤主题沉浸式光影科普展览,此次展览将带领观众走入人体微观世界,探索生命奥秘及淋巴瘤诊疗的前世今生。借此契机,多位淋巴瘤领域专家共同探讨淋巴瘤的诊治;亲临现场的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周泽平教授也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通过创新的形式提高淋巴瘤这一疾病的社会影响力,能有助于提升社会各界对它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相信最终也能使患者获益。”

图1.jpg

浩瀚计划暨光影科技科普展启动仪式嘉宾合影

淋巴瘤是一种发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血液肿瘤之一,每年中国新增病例约十万人。淋巴瘤早期症状隐匿,常表现为浅表性的淋巴结肿大,可能会伴有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或者是出现周期性的发热,伴随着多汗、消瘦等症状。在国内,淋巴瘤的确诊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医院的淋巴瘤患者也越来越多,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发病率升高,这可能与医保政策改善,以往忽略治疗、放弃治疗的病人也开始就诊有关。”周泽平教授认为。

淋巴瘤能否预防?对此,周泽平教授表示,包括淋巴瘤在内的恶性肿瘤目前都缺乏明确的病因,但普通人仍然可以通过维持良好生活习惯来降低风险:“我们能做的,是做一个有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万一不幸得了淋巴瘤,它也是我们所有的恶性肿瘤里面疗效是最好的几种之一,所以我们经常也会说它是‘不幸中的万幸’。”据周泽平教授介绍,目前,国内淋巴瘤的长期生存率已经达到了60%~70%。

淋巴瘤目前较好疗效和高生存率得益于创新治疗手段的快速发展。“5-10年前,国内大多数患者接受的还是传统的化疗药物,一旦耐药,往往只能在几种化疗药物中切换,获益非常有限,而且最终难免无药可用。” 周泽平教授回忆,“真正让淋巴瘤的疗效开始飞跃的,是各种各样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尤其是单抗类药物的出现。”2000年,全球首个单抗类药物—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进入中国,首度将肿瘤靶向治疗、精准治疗的概念带到了中国;随后,各种全性靶点、机制的药物,包括抗体偶联药物(ADC)、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让更多患者的治愈成为了可能。

图2.jpg

淋巴瘤规范化诊疗

新药的涌现为淋巴瘤患者带来了希望,但创新药带来的经济负担问题也不容忽视。对此,周泽平教授表示,尽管目前国家医保将创新药纳入医保的速度不断加快,但仍需要更多元化、多层次的举措来进一步降低患者经济负担,让患者用得起创新药。“例如现在很多城市都有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像我们昆明也有春城惠民保,一些医保不能报销的药品现在也能覆盖一部分,就很好地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推动了创新治疗的普及。” 周泽平教授表示。

对于淋巴瘤患者,应该怎样才能争取到最佳的治疗机会?周泽平教授认为,关键在于规范治疗:“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个最大的体会是,疗效最好的患者往往是最充分信任医生、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不仅如此,这样的患者往往是花钱最少的,因为少走了弯路,否则一旦复发,后续的二线、三线治疗药物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往往越到后面效果越差;所以第一个治疗方案,也就是一线治疗的疗效至关重要。如果能通过一线治疗达到‘CR’(完全缓解),也就是所有肿大淋巴结都消失、所有指标都恢复正常,那么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向治愈迈出了一大步。”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记者 李松梅

一审 曹婕

责任编辑 闵婕

责任校对 刘阳明

主编 曹婕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唱响新时代幸福之歌奋斗的人民 奋进的中国“十四五”新征程开屏新闻原创产品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