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满释放”成流量标签,内容创作不能无下限
开屏新闻2023-01-17 20:10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在快手、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有自称“刑满释放”的人员成“励志博主”,其中部分行为引发讨论。有网友表示担忧,也有网友提出就业问题。对此,多家平台作出回应。抖音方面回应称,对以“刑满释放”为噱头进行不当营销的行为,一直予以严厉打击,对相关账号直播、带货权限予以封禁,对相关不当信息予以删除。

短视频是一片流量红海,每天都会有新的内容和话题加入流量争夺。因为网友的兴趣点在不断变化,越是新奇的、不为人熟悉的领域,越具有竞争优势。也正是因为“流量为王”的属性,无论是内容创作,还是平台的筛选机制,都更倾向于那种满足人们好奇心的冷门题材,从而导致品质和导向上的良莠不齐。从早期的花样炫富,到前不久被媒体广泛批评的“坑娃”短视频,再到当下“刑满释放”成为新的流量标签,都表明了这样一种畸形的行业生态。

“刑满释放”当然不应该被歧视。刑满释放人员如果能够改过自新,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融入社会,于个人于家庭于社会,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需要强调的是,改过自新值得被称赞,但过错仍然是过错,可以被原谅但不能因此而变成正确。“刑满释放”不应被歧视,并不意味它就应该被褒奖和赞许,以此作为流量标签,创作短视频或开通直播,分享自己的犯罪经历,并获得大量粉丝和打赏,是一件特别奇怪的事情,不仅违背了公序良俗,事实上也在传递一种错误的价值观,从而消解法律制裁的意义。

短视频的主要受众是青少年,如果一个人通过贩卖自己的过错甚至犯罪行为获得利益,对于价值观远未成型的青少年来说,就相当于在暗示,犯罪并没有那么可怕。这不是危言耸听,很多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都是受了影视剧的影响,而今天的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要远大于影视剧。

事实证明,以“刑满释放”为流量标签,打造“浪子回头”的人设,大多数时候更像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商业营销行为,以虚构事实、胡编乱造“小作文”,来达到骗取流量、获得打赏的目的。在微博拥有账号的“寻亲男孩今晚有没有哭”的主播,自述悲惨寻亲经历,称命运坎坷曾误入歧途,在收获12万粉丝后开始直播带货,用偏贵的定价向女性粉丝卖卫生巾,却被发现、曝光其所犯罪行是强奸罪——他曾持刀强奸不到15岁的女性受害人。消息曝光后,群情激愤,网友纷纷表示“愤怒至极”“不可容忍”。

然而隔着屏幕,更多的真相是不容易被发现的。这就形成一种诡异的现象,只要有一张《释放证明书》,故事随便编,越感人、越离奇,也就越容易成为爆款。而当更多人进入这个赛道,竞争更加激烈之后,无疑也会催生出更多的无下限的内容创作。今天是“刑满释放”,明天是不是分享犯罪故事,后天是不是要交流犯罪心得?事实上如果平台不加以管制,这是绝对有可能的。而隐身于“励志网红”背后的,是不是真正的刑满释放人员都很可疑,大概率是个网红孵化公司。

想当网红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人都想当网红。甚至人人都想当网红也不怕,真正可怕的是,为了迎合恶趣味,没有网红就人为制造和包装网红。短时间内,突然冒出大量的“刑满释放人员”,商业策划的痕迹非常明显,隐身于“励志网红”背后的,大概率不是真正的刑满释放人员,而是个网红孵化公司。为了流量和利益,他们往往不择手段,这是需要警惕的。对此,平台应该加强对账号主体的资质审核和内容监管,不能让虚假信息在互联网肆意蔓延。

开屏新闻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一审  邓建华

责任编辑  胡巍

责任校对  周明佳

主编  邓建华

终审  曹婕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新闻原创产品开屏学习来云南,打卡不一样的“海”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