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云南省两会】云南该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代表委员们就“智力引擎”支招
开屏新闻2023-01-13 09:22

如果说,人才聚集需要一个磁场,那么构建这一磁场需要什么?一系列重磅的人才政策持续加码、“真金白银”的支持直达个人和团队、国际化的人才交流平台频出、“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强强联合……可以说,为了让人才聚集在云南、生活在云南,云南铆足了劲、拼尽了力。

省两会上,谈起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人才实力,代表委员们有些激动。他们纷纷表示,云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局起步之时,必须要靠“智力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分割线

代表建言

科研单位与企业联手

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周杰.jpg

周杰

“云南在人才培引工作上是花了大力气的。”省人大代表,中科院昆明分院党组书记、院长周杰说,省委、省政府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培养和引进了很多人才。

要想让人才得到很好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科研平台、深厚的科学积淀、强有力的学科基础作支撑。从全国来讲,建设在云南的大科学平台、大科学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相对比较少,这也是云南在支撑人才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

周杰认为,一方面,云南的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端人才储备,与其他省(区、市)相比有不足。另一方面,云南提出要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产业,但很多人才引进后,并不太了解云南主要发展的产业以及亟须攻坚的关键核心技术。“培养和引进的人才,要能帮助云南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解决云南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甚至可以引领一个产业。”

同时,他建议,对青年人才的评价要不拘一格,坚决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四唯”;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励青年科技人才发挥最大作用;把高校、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和相关企业的技术需求结合起来,让人才的培养和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同时进行,这样既能产生科研成果,又能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外引人才后加强内培

让其有归属感成就感

蒋秋香.jpg

蒋秋香

“打造人才‘磁场’,除了外引人才,我省还应该加强内培,不断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省人大代表、云南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蒋秋香说。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的提法,让身为产业工人的她倍感欣慰。“这意味着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来作支撑。”在她看来,云南职业教育或将迎来新发展机遇,“希望相关部门稳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普职融通’改革,让省内的职业学院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培养目标,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我省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蒋秋香说。

此外,蒋秋香还认为,想让人才留下来,要建立人才管理服务长效机制。“不要引进人才后就放任不管,这只会导致人才很快引进来又很快流失掉。要让人才尽快参与到当地的建设和发展中,让人才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培养一支农村科技人才队伍

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苏务撒.jpg

苏务撒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省人大代表、宁蒗县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苏务撒说,2021年宁蒗县被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后,通过政策支撑、“组团式”帮扶、人才引进、一线服务、“订单式”技能培训等,做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作用充分发挥,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虽然在县级层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储备了一批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的“田秀才”“土专家”,但是农业农村人才及劳动力外流严重,大量“空心村”随之产生,“三农”工作队伍人员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素质偏低、本领恐慌等问题普遍存在,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农村实用人才的缺口仍然较大,底子薄、差距大问题依然存在,人才留不住、人才难引进、人才培育难、人才难带动等问题依然突出。

“如果没有人才支撑,乡村振兴只能是一句空话。”他认为,要破解这个难题,就要实行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激励等机制,培养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科技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分割线

委员声音

长远的产业发展前景

是吸引人才的基础

任晖.jpg

任晖

“居住生活环境、子女教育条件、城市文化氛围、社会开放程度等因素,都影响着人才的去留。”在省政协委员,华商世界杂志社总经理,优比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任晖看来,打造开放、友善、包容、多元的宜居环境固然重要,但也要从根本上优先培育和用好本地人才,这才是云南人才政策的立足点。

“让本地人才享受经济发展成果,才是汇聚人才之良方。”任晖认为,人才之所以会流动,是因为他们会考虑产业发展态势、事业发展机遇等因素。因此,人才汇聚之地,必然是发展机遇之都。脱离了产业的多元发展和人才培养来谈留住人才,是不现实的。

为此,她建议,政府要建立有云南特色的产业链升级的长远规划。同时,以扎根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联动全球的发展思路,通过市场化基金运作,重点投向国内外新一代信息技术、碳中和关键技术及材料、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科创关键领域,吸引高端人才留在云南、聚集云南。

对于人才培养,她建议,可以推动港澳高校在云南设立分校,滇港澳人才融合,共同研发创新技术。“大疆无人机、商汤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是香港的大学和国内市场共同研发的优秀成果。”这样的优势互补成功案例,完全可以应用在云南身上。任晖表示,云南拥有大量的高校资源,在港澳学生北上升学、就业持续升温的热潮中,建议云南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建立“滇港澳高校合作体”,推进滇港澳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联合培训师资、联合创新创业教育以及联合科技研究等,以进一步增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和其他人才的吸引力。

围绕汇聚国内国际高水平人才的目标,她提出,云南应积极搭建国际人才交流重大平台,以一流的研发、产业、人才及培育提升云南科技教育文化,着力建设人才友好型国际化城市和国际化小区,营造重视和留住人才的环境和氛围,吸引更多更高层次的国际化人才落户云南。同时,也要从学习、实习、交流、就业、创业等5个方面,加大对港澳青年乃至全世界年轻人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出台更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港澳台、华侨同胞和外国人员来滇投资和创业就业,增加国际化元素的优质公共服务和生活产品供给,发展网红经济和直播带货业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并重

贺鉴.jpg

贺鉴

“人才流动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但比起东部,西部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小一些。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省政协委员,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院教授贺鉴认为,这需要提供比别的地方更优惠的政策来吸引人才。

贺鉴表示,对于“人才磁场”来说,要有好的发展前景与发展平台,且具有优质的经济条件与科研环境,几者缺一不可。对于从发达地区来到云南的高层次人才,贺鉴认为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是要考虑的问题。

他说,云南大学是云南唯一一所“双一流”高校,相对优越的政策和经费支持,让它对全球的高层次人才有着更大的吸引力。“人才来了后,如何才能留住?引进人才时的承诺是否兑现了?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在他看来,人才能进来,也会因为很多原因离开。为此,人才引进单位要想办法解决相关问题,避免出现违约造成人才流失。

此外,留住本土现有的人才也同样重要。“如果本地培养的人才留不住,那就太得不偿失了。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把自己培养的人才留下来。对云南来说,两种人才都很重要。”贺鉴表示,必须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并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闵楠 杨质高 杨茜 费丹艺 罗宗伟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袁熙

主编 严云

终审 陈洁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