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云南省两会】委员分享经验:乡村振兴 产业先行
开屏新闻2023-01-13 09:55

稻田围绕的澜沧县发展河乡荒坝村(云报全媒体记者 沈浩 通讯员 段贤芳 肖淑贞 摄)

稻田围绕的澜沧县发展河乡荒坝村,正在打造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云报全媒体记者 沈浩 通讯员 段贤芳 肖淑贞 摄

有特色产业布局的乡村发展一线实例;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多种路径;乡村振兴路上不少“小而美”的云南故事……在政协云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几位省政协委员为乡村振兴想点子、谋方法、探出路,在共议乡村振兴美好图景中,将共富经验送进乡村,为云南更多地方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分割线

经验一:产业带动

因地制宜的产业布局

让老百姓钱袋子鼓了

陈副州长(19010603)-20230113095208.jpeg

陈翡敏

省政协委员、楚雄州政府副州长陈翡敏给大家分享了楚雄州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实际案例。

楚雄市苍岭镇,打破了原来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模式老化的小农经济模式,确定了坝区发展蔬菜、花卉、粮、烟;半山区发展经济林果;山区发展香笋种植和林下养殖的特色产业布局,通过发展乡村产业,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大幅增加,基础设施有钱建、公益事业有钱办,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更重要的是,产业做好了,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回乡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等乡村振兴的其他要素随之而来,形成了良性循环。

此外,要发展乡村产业,就得让更多老百姓就近就业,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让他们持续增收。楚雄州姚安县左门乡立足高寒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养牛的习惯,持续推动肉牛产业。2022年,全乡1084户群众共有肉牛养殖户689户,人均养殖肉牛收入1.5万元以上,人均年增收超过5000元。

分割线

经验二:抓特色

经营搞活了经济发展了

乡村振兴才有依靠

刘军(19010602)-20230113095204.jpeg

刘军

“如何将乡村振兴‘这条渔船’做大做强是‘3815’发展战略实现的一件大事、难事,任务艰巨而光荣。”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滇雪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说。

普洱市澜沧县发展河乡荒坝村是一个偏远的拉祜族村寨。以前,当地群众种出来的水稻卖不出去,老乡们的种植意愿一年比一年低。2017年,滇雪粮油有限公司在荒坝村打造了一个粮油种植基地,工作人员给老乡们送种子、有机肥,教他们怎么种,最后再收购水稻。

至今5年多了,荒坝出产的稻米在市场中有了一席之地。帮扶过程中,滇雪粮油有限公司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成立的公司,在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近1.5亿元,产业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

“有盼头、有希望、有收入,老百姓就会跟着你干。”刘军说,现在荒坝村里,不少群众在种水稻,一年有1万到3万元的收入。刘军认为,乡村振兴中的故事告诉我们:云南的乡村振兴,要以产业振兴、市场振兴、品牌振兴为引领。只有方向对了,地方发展和群众收入才能上得去。“东西好卖了,企业、老百姓才有信心。”在他看来,乡村振兴考验着各地的规划思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盯住一个产业持久地干下去,避免急功近利、盲目上马、盲目跟风。

同时,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刘军也探索出契合云南实际的路径,那就是“抓住特色产业,讲好云南‘小而美’的故事”。“云南资源好,有特色,就是要做‘小而美’的特色产业,再用数字经济赋能发展,乡村如何能不振兴。”他建议,乡村振兴中,要做优做强中小微企业,让蓬勃健康的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只有经营搞活了,经济发展了,乡村振兴才有依靠。

分割线

经验三:人才助力

乡村振兴实践中

人才是关键要素

赵金才(19010601)-20230113095159.jpeg

赵金才

省政协委员,省总商会副会长、云南金财家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金才说,在脱贫攻坚战中,民营企业踊跃投身“万企帮万村”精准行动,在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里,民营企业家也不缺位。

“乡村振兴实践中,人才是关键要素。”赵金才认为,要推动乡村振兴,人才不可或缺。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才培养问题是制约乡村振兴的一大“短板”。他建议,要给政策给支持,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到乡村去,带动就业的同时让有技术的年轻人留在乡村,为乡村振兴增添自身动力。

省政协委员,云南省总商会副会长、云南省川渝商会会长银康也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政策保障,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参与,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身影。他提出,要发挥出各个商会联系企业、服务企业的优势,调动商会助力乡村振兴。“一个商会对接一个县或多个自然村,通过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教育培训、稳岗就业等方式,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分割线

经验四:发展旅游

要让当地群众参与到

乡村旅游开发全过程

赖庆奎(19010604)-20230113095211.jpeg

赖庆奎

“疫情改变了不少人的旅游观念,如今,很多人喜欢走入乡村,差异化、个性化的旅游模式成为新的主流。”省政协委员、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赖庆奎给乡村旅游提供了新思路:利用闲置资源发展乡村民宿。

他认为,在云南乡村旅游和民宿快速发展的当下,要尽快补上发展“短板”。“不能用城市规划理念来规划乡村,这样会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赖庆奎表示,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一定要从规划上进行差异化思考。同时,要让当地群众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全过程,不要当只是服务于开发公司的“打工人”。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需要尽快明确监管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出台乡村民宿备案管理办法,成立乡村民宿协会和联盟,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闵楠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袁熙

主编 严云

终审 陈洁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