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邂逅云南】打陀螺——小游戏登上“民运会”大舞台
开屏新闻2022-12-26 07:05

当非遗邂逅云南(栏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在彩云之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云岭儿女智慧的结晶,是融入血脉的文化印记,更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

即日起,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特别推出“当非遗邂逅云南”系列报道,和大家一起聊聊云南与非遗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云南精彩。

打陀螺

【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2.体育课上打陀螺.JPG

资料图

陀螺、铁环、跳皮筋……总能勾起不少人的儿时记忆,现在,不少人会在公园通过打陀螺健身。你可能没想到的是,打陀螺不仅是一种游戏,还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陀螺比赛 图片据景谷县人民政府网.png

图片据景谷县人民政府网

陀螺,也称“得乐”,彝语称“摆冲”,相传起源于远古时代。起初,古人用木棒狩猎,发现木棒无法猎获远距离的猎物。为了生存,猎人们“升级”了打猎工具,将石头绑在软藤上掷出,打远距离的猎物。后来,大家发现掷出的石头容易摔坏,就用坚硬的木疙瘩代替石头。于是,软藤加上木疙瘩的“组合”造就了早期的陀螺。

陀螺在史籍上有记载,最早是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称为“独乐”。此后,这项活动在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开展较为普遍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

旋转着的陀螺 图片据楚雄州文化馆.jpg

图片据楚雄州文化馆

传统陀螺用栎木、柚木制成(近年有用塑料、胶木作为陀螺的材质),直径9厘米至12厘米,高12厘米至15厘米。用手工砍削或机械加工制成,分公陀螺(有凹楞陀螺)、母陀螺(平头陀螺)两种。

在比赛中,对鞭绳和鞭杆长度有相应规定,比赛场地则选取平整的无障碍地面。

图片来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png

图片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打陀螺比赛形式多样,可单人、双人、多人对打。一方旋转陀螺为守方,另一方用自己的陀螺旋转撞击对方陀螺,使之停转,攻守转换,决出胜负。

从第五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开始,打陀螺被列入正式竞赛项目。打陀螺比赛有单人对打、双人对打、多人对打数种,并有具体要求和规范记分方法。

图据丽江日报1.png

图片据丽江日报

去年,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云南打陀螺项目入选。说到云南打陀螺活动的开展,不得不提的是景谷、双柏等地。

图据云南发布1.png

图片据云南发布

在普洱,陀螺主要流传于当地景谷县及大部分县区的彝族、傣族、哈尼族地区。

景谷是陀螺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打陀螺活动最为普及,陀螺传统文化最为深厚的地区,素有“陀螺之乡”的美誉。

景谷打陀螺活动历史悠久,在景谷县益智乡塘房村后山,现存有一块石碑,相传此为古代部落首领李四之墓,民间传说他是打陀螺活动的发明者和倡导者,被奉为“陀螺之神”。

景谷打陀螺活动历史悠久 图片据普洱市人民政府网1.jpg

图片据景谷县人民政府网

每逢春节、元宵和彝族二月八、火把节、泼水节等传统节日,景谷人都把打陀螺活动作为节庆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村民小组与小组之间的陀螺比赛,增进彼此间的情谊,增进乡邻和谐、民族团结。在长期的传承发展中,打陀螺已成为景谷特有的文化符号。

图据云南发布.png

图片据云南发布

经过传承与发展,景谷涌现出了一批打陀螺高手,代表省、市、县在各大赛事出赛并获得金奖无数,成绩斐然,景谷打陀螺传承人李少春、陶永芳、兰有云等多名队员作为国家优秀人才到全国多个省市进行交流学习,成为我国打陀螺这项体育运动普及和发展的领头雁。

景谷十分重视陀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截至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已有1930余个陀螺场地,每个村民小组至少都有一块陀螺场,村村都能听到打陀螺的声音,寨寨都有打陀螺高手。

图片据景谷县人民政府网.png

图片据景谷县人民政府网

景谷多所学校还把打陀螺纳入了课外活动内容中,目前全县陀螺进校园受众1.2万余人次。

在距离景谷160多公里外的楚雄双柏县,彝族传统体育“打陀螺”同样是当地群众喜欢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陀螺教学 图片据楚雄州文化馆.jpg

图片据楚雄州文化馆

在双柏县,打陀螺主要流传于大麦地镇、鄂嘉镇、爱尼山乡等乡镇,是双柏县比较有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当地的打陀螺运动具有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深受群众喜爱。当地打陀螺传承人木天光,凭着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和自己精湛的技术,把小陀螺一路打到大上海,多次参加各级民族运动会,获得了无数奖牌,有“陀螺王子”的称号,为大麦地镇的打陀螺传承工作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贡献。

陀螺对抗赛.png

图片据楚雄州文化馆

彝族传统体育“打陀螺”以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蜚声国内,在当地有普遍的群众基础并引起各级政府及体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早在2009年9月,双柏县的打陀螺运动就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使陀螺这一传统体育得到更好的传承。

长久以来,双柏县的陀螺活动长盛不衰,各种赛事持续不断,声名远播。全县每年都要举办两次大规模的培训和比赛,每期参与人数都在百人以上。

景谷打陀螺活动历史悠久 图片据普洱市人民政府网2.jpg

景谷打陀螺活动历史悠久 图片据普洱市人民政府网

打陀螺的场地与器材较为简易,技术也容易掌握,活动便于开展,具有对抗性、娱乐性和观赏性等特点,使之成为云南各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打陀螺活动

既能锻炼身体

又能传承文化

现在

这项运动得到了

科学系统的传承与发展

将代代赓续,经久不衰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综合普洱市人民政府网、普洱市文化馆、景谷政务微信公众号、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景谷县文旅局、双柏县人民政府网、云南网、文旅中国客户端等

责任编辑 易科彦 实习生 何丹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严云

终审 曹婕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