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现代化这条路,中国这样走
瞭望周刊2022-03-02 13:17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对于一个14亿多人口、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大国,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现代化就无从谈起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和方向,最显著的一点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则,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单向度文明推进的现代化道路,而是一个整体性文明推进的新道路,显著区别于西方国家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

分割线

虎年新春,北京冬奥会圆满成功。中国兑现庄严承诺,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双奥之城”折射出中国人民披荆斩棘、矢志圆梦的奋斗轨迹,也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代化,这一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夙愿,从未像今天这样切近。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文章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

以党的全面领导为原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东方千年古国“求全”的智慧与憧憬。

现代化这条路,中国这样走

2021年3月4日,在云南鲁甸安置区卯家湾幸福广场上,从永善县大山里搬迁下来的吴世贵老人(左一)介绍搬迁群众自己改编的歌曲《卯家湾》。  刘大伟摄/本刊

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对于一个14亿多人口、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大国,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现代化就无从谈起。

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了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走向。现代化历时百年,需要几代人接续努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了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让现代化这盘棋大局分明。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奋力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枷锁,到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再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推进人民生活先后实现温饱和总体小康,历史证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这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民的共同愿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运筹帷幄,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全国一盘棋,新型举国体制调动起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

党的全面领导,明确了现代化建设的施工路径。面对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始终具有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入全面推进、全面协调、更具中国特色的新阶段。

一系列顶层设计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比原计划提前15年。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用15年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具体谋划。

……

一系列基础性、创制性、战略性举措,确保中国现代化进程不疾不徐、稳妥推进。

党的全面领导,提升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建设现代化,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只有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才能保证这一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围绕这一目标,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稳步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从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全面开放新格局,到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一个个目标提出,一项项改革举措全面推进,力度前所未有。

特别是面对世纪疫情冲击,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赢了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打赢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意识形态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唐爱军认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追求的是制度现代化,这既是我国现代化的目标之一,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证。

一切为了人民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和方向,最显著的一点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则,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把人民作为大政方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中国共产党把江山和人民等同起来,充分说明我们打江山、守江山为的不是个人私利,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九曰村是贵州省从江县一个小山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楼上住人、楼下养猪,是这里苗族同胞祖祖辈辈相传的生活方式。村民上厕所,只是搭几块木板解决。夏天蚊子苍蝇到处飞,冬天冷得人直打哆嗦。

厕所曾是城乡差距的一大体现。城里孩子不愿去农村,城里媳妇不愿回乡,上厕所不方便是很大的原因。更大的问题是健康隐患。有研究显示,农村地区80%的传染病是由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

小厕所,大民生。近年来,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推进。全国已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000多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七成左右。“十四五”时期,农村厕所革命将让更多乡亲受益。

如今,九曰村家家户户都有干净的厕所,猪牛圈统一规划到屋外,村民的卫生意识强了,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不让一个民族、一个人掉队。

25.5万个驻村工作队挺进脱贫攻坚战一线,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挥汗在田间地头,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冲锋陷阵勇斗贫魔……

中华大地上,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物质文明逐渐丰富的同时,让更多群众享有改革发展成果,始终是我们党孜孜追求的目标: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英认为,为人民谋幸福,这个幸福,就是每个人、每个民族的幸福。中国历史上,我们党第一个喊出民族平等的口号并将之化为现实,这在整个人类史上都是了不起的大事。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之义,社会主义是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全面深刻、开创性回答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中,共同富裕是鲜明标识。

孙英表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平等、公正,正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一直追求的目标,实现全民小康、追求共同富裕,也是我们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只有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充满生机活力,让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甘愿为之奋斗。

社会全面进步

现代化起源于西方,但绝不等于西方化,不顾本国国情照搬西方模式,不但难以实现现代化,还可能落入“依附性陷阱”。中国的实践改变了现代化单向趋同的误区,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面对快速工业化后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共产党以独特的东方智慧和魄力,走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全面完成,蓝天白云重现;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不断上升;国土绿化持续推进,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我国……

采访中,专家们谈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这一过程始于物质文明,也学习了不少西方的先进经验。但随着对现代化认识的深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从“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单向度文明推进的现代化道路,而是一个整体性文明推进的新道路,显著区别于西方国家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

物质文明方面,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政治文明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

精神文明方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

社会文明方面,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生态文明方面,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西方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会产生持续的马太效应,带来严重的发展不平衡,进而导致社会割裂。我国强调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安子栋说。

回首百年历程,中国的现代化求索之路曲折艰辛却又波澜壮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一路披荆斩棘、闯关夺隘,取得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2022年第9期(记者 赵朝文)

责编 郭毅

校对 徐红

编审 王云

专题更多>
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