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真的不爱“好好说话”吗
开屏新闻2021-10-25 09:12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三人行,必有三人”“上次听到这句话还是在上次”……最近,“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的废话文学成为许多年轻人追捧的表达方式。

而几乎同时,“发疯文学”也火速出圈,即用大段发疯抓狂的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强烈情绪。比如下面这段戏谑口吻的连环“轰炸”:“你为什么不回答我?为什么又用话术敷衍我?有个发疯的猛兽在撕咬我的心,你在乎吗?你不在乎”,就被许多网友拿来回击一些“套路满满”的对话。

而就在此前,网络上还在满屏emo。“高数课好难,emo了”“新买的奶茶不好喝,emo了”……伤感、低落、消极的情绪皆可被表述为“我emo了”。

所谓5G的网速跑不过8G的脑洞,这届年轻人造梗的速度可谓日新月异。难免有不少人调侃,这届年轻人这么不喜欢“好好说话”吗?

其实,无意义的废话文学、矫情的发疯文学等,对于当下年轻人更像是一种身份认定的社交默契。看似无厘头的梗和段子背后,是一群人在共同搭建的社交环境中肆意创新,并将幽默无限放大的语言狂欢。低密度的信息输出,却附带着高密度的笑点,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被玩味的语言艺术。

相较于前两者,emo文学相对更能贴近一个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偶尔被负面情绪包围下的人们,总得找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就如同十几年前青春伤感文学里流行的“明媚的忧伤”,当下的一句“我emo了,但没完全emo”,也更直观展现了人们缓解压力、释放情绪的主观视角。

不同的社会语境,就会有不同的社交流行方式。比如前段时间风靡网络的凡尔赛文学、糊弄文学,以及“yyds”“柠檬精”,甚至更早一段时期的火星文、QQ空间文学等,都直观体现了人们在社交网络下的心境变迁。

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它日新月异变化的本身,就代表着一个时代在进步的活力。不管是搞笑新奇的,还是深情忧郁的,都对当时的人有着一定程度的治愈力量。如果表达本身就带有某种治愈与被治愈的魔力,那多一点沟通的方式又有何不可?

但冷静来看,大部分网络流行语似乎又都逃不过速生速朽的宿命,盛行一段时间后很快就鲜有人提及了,甚至再说都被嘲讽为过时了。很大程度上,这与许多流行语都是较为简单的文字构成有关。相较于经典文学语言的优美与其承载的文化底蕴,流行语似乎总带有一种表达的匮乏与无力。但作为特定语言环境下的生成物,流行语又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语言表达在变化着,扩大着,也被淘汰着,本身就是文化发展的特定规律。

反过来说,这届年轻人真的是在不“好好说话”吗?追捧废话文学就代表不爱思考?喜欢emo文学就是过于情感化?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预判。“××”文学的气质,不过就是一些年轻人在自我调侃中的解压罢了,这也仅仅代表着他们精彩多维生活中的一面。毕竟很多时候,互联网下的人们和工作生活中的人们往往是“两副面孔”,脱离出琐碎繁忙的学业或职场生活,收拾起满身的疲惫,他们只是更愿意转身回到“好笑才是王道”的精神世界中来而已。

因此,不必急着把各种流行语上纲上线,相信一个开放包容的语言环境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当下流行的“××文学”,就权当给生活找点儿乐吧。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邢妍妍)

责任编辑 袁熙

校对 郭毅

编审 李荣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