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科学》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2022-12-16 15:57开屏·推荐阅读量

12月16日,Science(《科学》)杂志公布了“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它们是一年里最重大的科学发现、科学进展和趋势。十大科学突破中,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教授胡凤益团队创制的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围。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今年中国唯一入选、同时也是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

微信图片_20221216155235.jpg

据介绍,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每次收获后都必须重新种植。这对农民来说是一项繁重的劳作,并可能导致土壤侵蚀等环境问题。今年,云南大学教授胡凤益团队培育出的“多年生稻23”(PR23)可以达到广适、高产稳产、多年生性强的标准,并为农民节省了数周的繁重劳动。

云大多年稻

云南大学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试验站

云大多年稻

西双版纳勐海的200亩多年生稻集中连片示范基地

这种名为“多年生稻23”(PR23)的品种是多年前由一种亚洲商业水稻品种和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多年生野生水稻杂交而成。研究人员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在2018年,云南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向中国农民发布了“多年生稻23”(PR23),并开展了一项大规模实验。

云大多年稻

胡凤益团队在试验田里开展研究

今年11月,云南大学教授胡凤益团队联合国内外相关团队,由云南大学多年生稻团队副教授张石来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可持续性》发表了题为《多年生稻的可持续生产力与生产潜力》的研究论文,并同步发表了题为“多年生稻变革促进可持续农业”的研究简报,详细报道了该团队20多年来坚持和探索多年生稻的培育、创新、应用。

云大多年稻

胡凤益团队在田间查看多年生稻长势

记者从云南大学了解到,目前胡凤益团队已成功育成了多个多年生稻品种,包括“多年生稻23”“云大25”“云大107”等,在中国及周边多个国家试验成功并推广。

云大多年稻

胡凤益在西双版纳景洪的试验稻田里观察野生稻

其中,“多年生稻23(PR23)”是稻作育种的一个创新,其种植一次,可连续免耕收获3~4年,每年收获2季,平均每季产量为6.8吨/公顷,与一年生稻产量(6.7吨/公顷)相当。在种植中,第二年起便无需买种、育秧、犁田和移栽等生产环节,仅需田间管理和收获两个生产环节,节约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力,是一种轻简化、绿色可持续的稻作生产方式。“多年生稻23(PR23)”在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系统可持续、维护生态安全等方面有积极作用,有广泛应用潜力。这一创新研究,将有助于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完整性,同时对其他多年生粮食作物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李思家

云南大学供图

责任编辑 罗南

责任校对 张清

编审 刘超

点赞
点赞
只能在客服端上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