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曲靖行”系列活动|朱敏院士“回家”作报告
2022-11-15 19:10开屏·推荐阅读量

我在云南的N个理由(横)

微信图片_20221114232256.jpg

11月14日,参加“院士曲靖行”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古鱼类学家朱敏走进曲靖师范学院,为广大学子带来《曲靖古鱼王国“人之由来”文化高地》的专题报告,为现场200余名学子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科学盛宴,并畅谈云南吸引人才、发展产业的诸多潜力点。该活动是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曲靖“智汇珠源”招才引智活动重要部分。

分割线

“窥视生命历史的窗”

“人是如何演化来的?人的远祖是什么动物?”“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带着颠覆传统认知的最新科研成果,朱敏院士的讲座在哲学之问中开讲。新颖独特的开讲方式深深地吸引着听众,大家都沉浸在凝神思考中。

微信图片_20221114232326.jpg

整场报告中,朱敏院士从人之由来、曲靖古鱼王国和文化高地3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述了人类的起源,曲靖古生物化石研究和重大考古发现。从现实穿越到上亿年前,徜徉在曲靖古鱼王国的世界,探寻“人之由来”的奥秘,品味各种古鱼演化的神奇……报告内容精彩绝伦,为广大学生们打开了一扇“窥视生命历史的窗”。

微信图片_20221114232318.jpg

报告最后,朱敏院士话锋一转,将大家从古鱼世界拉回当下,审视曲靖古鱼王国的丰富内涵,号召广大师生利用好世界级自然遗产地,进一步深度挖掘、打造曲靖独特的文化资源,将古鱼王国、爨文化、珠江源头文化等多张重磅文化名片做好文章,增强曲靖城市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城市学术水平和影响力,通过文化高地建设践行“四个自信”。

分割线

这次自己也算是“回家”

朱敏院士言语诙谐幽默、充满趣味,把高深的学术知识讲得活灵活现,引人入胜。现场师生听得津津有味,心潮澎湃,精彩之处掌声不断。

微信图片_20221114232336.jpg

曲靖师范学院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大三学生宋爱梅动情地说:“有幸聆听朱敏院士的报告会,真的受益匪浅,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科学知识,还拓宽了科学视野,激发了自己学习的动力。”听完报告的多名老师也表示,将以朱敏院士为榜样,培育科学精神,提升科研能力,脚踏实地做学问,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接力赛中,全力跑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优异成绩。

微信图片_20221114232331.jpg

活动当天,朱敏院士在曲靖师范学院“英才林”植下四照花树,为树苗培土、浇水,播种下绿色的希望。

活动结束后,朱敏院士热情地接受了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的现场采访。他告诉记者,曲靖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就是自己的又一个“家”,这次自己也算是“回家”。他称自己与曲靖结缘,要从1985年开始了。“曲靖这片土地,是我重要的研究阵地,可以说我比很多曲靖的本地人还熟,毕竟我们的足迹曾踏遍这里的很多山水,在山中寻找古鱼化石,那时在山上煮一碗清火的苦菜汤,简直就是最好的美食,至今难忘……”朱敏院士深情地说。

分割线

一场双向奔赴的“牵手”

回顾朱敏院士与曲靖师范学院之间的故事,那就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牵手”。2018年5月,在朱敏院士的大力推动下,曲靖师院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曲靖师院合作共建,朱敏担任曲靖师院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教育、科研、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推动学校发展,他的初心就是希望借助曲靖的古鱼化石资源优势,培养更多的大学生学习研究和保护化石,也寄托这些未来的“老师们”能将化石背后的科学精神“播种”在更久远的未来。

微信图片_20221114232304.jpg

当记者问到云南、曲靖吸引人才、做好产业的发展密码时,朱敏院士表示,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地质资源和古生物等资源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就是发展的“密码”,能从很多方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作为云南未来副中心城市的曲靖,近年来光伏产业、新能源产业强势崛起,当地抓住这些强势产业之余,文化产业也要大力建设起来。“曲靖作为4.2亿年前人类远祖的发祥地、世界级自然遗产地,这也是在全球都叫得响的文化名片,因此做好文化产业也能带来GDP,为城市引流和赋能。”朱敏院士称,希望云南利用好得天独厚的气候与资源宝库,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完善政策保障,建设好内外人才平台建设等工作,让云南成为更多人慕名而来的生活与工作的热土。

分割线

院士档案

朱敏,古脊椎动物学家,鱼类演化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客座教授,曲靖师范学院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古鱼类演化生物学研究,在解决生命演化中的若干重大难题方面做出了系统性的创新性成果,其中包括颌起源、硬骨鱼纲起源与演化、鱼类登陆等,在Nature、Science和Cell上发表论文20篇(含第一或通讯作者15篇),其他论著150余篇(部)。领衔主办国际早期/低等脊椎动物研讨会。带领团队使早期脊椎动物研究水平居国际前列,相关内容被引入国外权威教科书。领衔研制的多套CT装置在古生物学研究新技术应用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主持创建的“深骨”全球数据库已成为古脊椎动物领域物种数最全的平台。

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5完成人),2002年获第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4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06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201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项。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蒋琼波 摄影报道

一审 杨茜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袁熙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曹婕

点赞
点赞
只能在客服端上操作